昆曲

薪尽火传的昆曲

综述

昆曲传奇的人文之美体现美好人生的寄托和希望,昆腔传奇显现了永恒的人性之美,表现忠贞爱情题材的作品和人物形象。
魏良辅提出的“曲有三绝”,指的是字清#腔纯#板正 。
汤显祖在牡丹亭《题词》中有言:“如杜丽娘者,乃可谓之有情人耳。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生者可以死,死亦可生。生而不可与死,死而不可复生者,皆非情之至也。”阅读《牡丹亭》,享受文字的飨宴,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,不必借助现代科技,缠绵秾丽,至情弘贯苍茫人世,逶迤而来。

恋恋昆曲,前世今生

昆曲的前世

起源于江苏昆山,也叫做昆山腔。明代魏良辅等人改革昆山腔,南曲北曲融合,水磨昆山调。
魏良辅所做:调理腔调和语音的关系,完善和提升曲调的音乐性,兼容并蓄融合南北曲为一炉,伴奏场面和乐队编制的完善 。
昆曲盛世,明清传奇的光辉,万历年间。
民国初年被京剧的大盛代替,强调多元,兼容并蓄。如梅兰芳。
1923年最后一个昆曲戏班解散,昆曲即将死亡。但是,苏州昆曲传习所的传字辈艺人。忍受寂寞到新中国成立后,《十五贯》拯救整个剧种,田汉周恩来毛泽东。

昆曲的今生

苏昆上昆等大剧团,艺以人传。
等等老艺术家,一言蔽之,情向前生种,人逢今世缘。

昆曲的文化

既然生活了就会去追寻,文化的雅俗争胜,不同的品味在不同的时代显示群体的爱好。俗是指自然的东西,雅的东西是追求层面的东西。无论艺术的发展还是文明的发展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。
南戏的声调、腔调与地方有关,但是韵是规定的。腔调演变:海盐到昆山,水磨调的昆山腔,还是说道魏良辅。
而梁辰鱼则是创作剧本,《浣溪沙》,汤显祖对其评价也颇高。
戏曲的故事不重要,重要的是表演,去体会,怎么用艺术的形式展示悲欢离合的角色。而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,剧场的气场,所以真正演出是可以把你引进去,引发你自己的情感世界,这是与碟片大大不同的。

汤显祖

临川四梦《紫钗记》#《牡丹亭》#《南柯记》#《邯郸梦》:生与死的关系,情感的追求,人生的意思
也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和人性的思考,生死问题的触碰。他受达观和尚的影响,对情的纠缠。

牡丹亭的意义:文学性和水磨调的完美配合
昆曲的复兴和汤显祖的重新发现,汤显祖的昆剧是一种高雅的艺术。而高雅是一种追求,高雅是人类文明的追求,甚至说对人类文化发展都是有意义的。

民间艺术

元代的特殊性。元杂剧作家身份的双重性,科举取消后三个走向:隐居;全真教;勾栏瓦舍(关汉卿)。从而实现了雅俗共赏。
昆曲、文人和民间的融合,民间对昆曲的吸收,采纳,交流不断加深。
明代汉族传统重建时,对戏曲身份的接受和认可问题就出现了。皇室承认了昆剧,自此,才出现万历以后昆曲200年的辉煌。
昆曲文学创作,传承大于创新。昆曲扶持工程,抢救保护扶持。

魏良辅

开始用乐器,武场:打击乐器(鼓板、小锣),文场:三弦、提琴。
融南北于一炉,文化皆有南北不同。
北曲以遒劲为主,重弦索,建立在北方方言上(入派三声,平分阴阳),只有四个音调。词来自于马上之歌,七声音阶。宜阔口家门。
南曲建立在吴方言上(平上去入,各分阴阳),重鼓板,以婉转为主。词来自于里巷歌谣,歌,五声音阶(无凡和以),适宜于生旦家门。《懒画眉》为例,拖得很长,缠绵。
昆腔集大成。
立昆腔为正声,规矩很多。
不只是魏良辅的贡献,叶堂、徐大椿、沈宠绥等

演唱

曲牌宫调腔格口法四大要素
曲牌最基本有两千多个,来源历史很广。牌有定腔,句有定式,字有定声。
宫调上南北有所不同
北曲宫调比较完善,有十七宫调,元人赋予不同宫调不同情感色彩和表现方式,全部划分。
南曲不太规范,特性和作用和其他因素也有关,比较难以捉摸,只标管色,不论宫调。
腔格,以汉语的音韵系统来保证曲子的表意。方音和官话有所不同,所以要”一转“。平上去入各有不同的腔格。
口法,运气发声技巧来保障歌唱的准确动听。俞振飞十六法。比较繁琐。
度曲:曲乐活动的选牌联套、填词订谱、擪笛唱曲全过程。大处依腔填词,小处订谱就字。